与孔孟并称!华夏第四圣人带病平乱,生命最后一年在岭南留下传承

前言能与孔孟同列的华夏第四圣人,正是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先生王守仁。嘉靖六年的秋风里,这位咳到晕厥的哲人,拖着病体乘轿越过梅关,奔赴岭南这片他生命最后的战场。短短一年,他以“抚”代...

前言

能与孔孟同列的华夏第四圣人,正是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先生王守仁。

嘉靖六年的秋风里 ,这位咳到晕厥的哲人,拖着病体乘轿越过梅关,奔赴岭南这片他生命最后的战场 。

短短一年 ,他以“抚”代“剿 ”平定叛乱,兴书院教化百姓,而那些他踏过的土地 ,如今正带着他的精神,静静诉说着传承。

与孔孟并称!华夏第四圣人带病平乱,生命最后一年在岭南留下传承

遗址焕新 ,老地方有新看头

说句实在话,现在逛岭南阳明遗址,比翻历史书带劲多了。

去年12月我去增城 ,发现之前荒草丛生的忠孝祠 ,居然修得有模有样 。

工人师傅说,清理出了明代的地基和碑刻残片,还专门弄了个“寻根展” ,讲王阳明来这儿祭拜六世祖王纲的故事。

有个大爷带着孙子在碑前认字,念叨着“原来咱增城跟王阳明是老亲戚”,这场景比任何讲解都动人。

这里不再是冷冰冰的遗址 ,成了能摸得着的念想 。

今年10月,南宁青秀山更热闹,敷文书院开始复原了。

工人拿着《南宁府志》当图纸 ,一砖一瓦地复刻当年的讲学堂。

负责人说,等建好后,《田州民约》的碑刻复制品会摆进去 ,到时候还能听讲解员讲王阳明怎么用“仁义 ”化解叛乱 。

跨省的梅关古道更会玩。

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今年5月联手搞升级,在王阳明歇脚的衣钵石旁,立了块新解说牌 ,上面印着他的《过梅岭》诗 ,还配了插画。

我去的时候,正好碰到一群中学生研学,孩子们摸着“南粤雄关”的匾额 ,听老师讲“一脚踏两省”的典故,叽叽喳喳的特别热闹 。

和平县那棵老榕树,简直是“活文物 ” 。

王阳明正德十三年亲手栽下的树 ,现在要6个人手拉手才能抱住,树荫能盖一千平方米。

今年4月旅游节的时候,树下摆满了小凳子 ,当地老人给游客讲“设县安民”的故事,当年王阳明平了乱不撒手,硬是奏请朝廷设了和平县 ,才有了这几百年的安稳日子。

与孔孟并称!华夏第四圣人带病平乱,生命最后一年在岭南留下传承

古方新用,老智慧不过时

我跟你讲 ,王阳明的那些招儿 ,放到现在照样管用 。

今年7月,粤桂赣闽四省的学者跑到桂林开研讨会,核心就聊他“以抚代剿”的法子对现在治理有啥启发。

有个教授说得特实在:“王阳明当年不打老百姓 ,先查乱根,减赋税、建学校,这思路放到现在 ,就是‘从根源解决问题’。 ”

这话真没毛病,南宁那道“圣人渠”就是证明,五百年前挖的渠 ,现在还在浇地,当地人浇地的时候,都念叨着“王圣人的好” 。

不光学者重视 ,老百姓也爱学。

南宁有个阳明读书会,每周都有人聚在公园聊“知行合一 ”。

有个开餐馆的老板说:“以前总想着投机取巧,后来听了王阳明的故事 ,才明白‘做餐饮就是做良心’ ,现在食材都挑最好的,生意反而火了 。 ”

今年10月贵阳的“中国心学与世界”研讨会上,九个国家的学者都来讨教。

原来“致良知”这三个字 ,早就成了国际通用的“处世指南 ”。

和平县旅游节上,甚至有县委干部来听“县域治理”论坛,大家都觉得 ,王阳明“治世不在峻法,而在教化”的道理,现在照样能用上 。

最让人感慨的是书院的传承。

嘉靖年间广西才23所书院 ,现在南宁光阳明文化讲堂就有好几处。

我去听了一次,有上班族 、学生,还有退休老人 ,大家坐在一起聊怎么把“知行合一 ”用到生活里,那股子聊学问的劲儿,跟当年敷文书院的学子没啥两样 。

与孔孟并称!华夏第四圣人带病平乱	,生命最后一年在岭南留下传承

明嘉靖年间建造的琴山书院

此心光明 ,精神真能传下去

从另一个角度看,王阳明能“火”五百年,靠的不是碑刻 ,是真能给人打气 。

在南宁青秀山,“阳明先生过化之地”的石刻前,我碰到个刚毕业的姑娘 ,她说找工作碰壁,来这儿看看“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的题字 ,就觉得“心里的坎不算啥”。

在广州越秀山的明代城墙上,有个大叔摸着城砖跟我说:“王阳明当年咳着血还处理公务,咱现在上班这点累算啥?”你瞧 ,这就是精神的力量,不用讲大道理,就能让人心里亮堂。

2024年那份《岭南阳明学研究报告》里说 ,现在了解阳明心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

我在增城忠孝祠就碰到个95后创业者 ,他说每次遇到难关,就来这儿想想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的话 ,就有勇气接着干。

从梧州三江口的总督府遗址,到广州文明路的旧官驿;从增城的忠孝祠,到和平县的老榕树 ,五百年风风雨雨,王阳明留下的不是一堆石头,是一股子“做事尽心、做人光明”的劲儿。

这种劲儿 ,不管到啥时候都不过时 。

与孔孟并称!华夏第四圣人带病平乱,生命最后一年在岭南留下传承

结语

王阳明用生命最后一年,在岭南写下最硬的答卷。

现在这些遗址焕新、学者研讨 、百姓追捧 ,都是对他最好的回应。

咱普通人不用学他平叛,也不用悟啥高深道理,只要记住:做事凭良心 ,遇事不打退堂鼓 ,就是“知行合一” 。

五百年前的人都能拖着病体干实事,咱身子骨好好的,没啥理由混日子。

把“此心光明 ”记在心里 ,就是对老祖宗最好的传承。

本文来自作者[忆海]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tddy.com/cskp/202511-56783.html

(3)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忆海
    忆海 2025年11月09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忆海”!

  • 忆海
    忆海 2025年11月09日

    希望本篇文章《与孔孟并称!华夏第四圣人带病平乱,生命最后一年在岭南留下传承》能对你有所帮助!

  • 忆海
    忆海 2025年11月09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忆海
    忆海 2025年11月09日

    本文概览:前言能与孔孟同列的华夏第四圣人,正是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先生王守仁。嘉靖六年的秋风里,这位咳到晕厥的哲人,拖着病体乘轿越过梅关,奔赴岭南这片他生命最后的战场。短短一年,他以“抚”代...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