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1岁知青重返陕北看望初恋,村民却说:你在这已经儿孙满堂了

刘宝华,1952年出生在北京一个窄小的胡同里头,父亲刘明在国营工厂当机械工,母亲王兰在家操持家务,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也算安稳。刘宝华打小就机灵,小学成绩老拔尖,算术和语文尤其好,...

北京61岁知青重返陕北看望初恋	,村民却说:你在这已经儿孙满堂了

刘宝华 ,1952年出生在北京一个窄小的胡同里头,父亲刘明在国营工厂当机械工,母亲王兰在家操持家务 ,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也算安稳 。

刘宝华打小就机灵,小学成绩老拔尖,算术和语文尤其好 ,老师总说他脑子活,将来准能成才 。1970年,18岁的刘宝华跟着知青的大潮到了陕西延安的北峪沟村。

刚到村里 ,刘宝华被分到张姓人家住,睡的是硬邦邦的土炕。他啥农活也不会,头一回拿锄头差点砸了脚 ,挑水时扁担压得肩膀肿老高,水洒了一路 。

马凤兰,1950年生人 ,北峪沟村土生土长的姑娘。父亲马强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 ,脾气硬,母亲走得早,她从小就得扛起家里活计 ,做饭、喂猪 、种地啥都干。

她的手因为常年干活长满了老茧,衣服是粗布做的,脚上的布鞋前头磨得露了脚趾 。村里人都说她干活麻利 ,心眼也好,家里种点菜总会分给邻居点。

她家住在一孔破窑洞里,门口挂着块褪色的布帘 ,屋里就一张土炕和几件木头家具,简简单单。

刘宝华刚来的时候,马凤兰就注意到他 ,见他连锄头都拿不稳,她就主动搭把手 。她教他咋挖坑种玉米,咋挑水不洒 ,动作麻利又利索。

两人常一块儿在地里干活 ,汗水滴进黄土里,饿了就掰块窝头分着吃。

歇息的时候,他们坐在田埂上 ,他讲北京胡同里的趣事,她说村里那些老掉牙的传说,慢慢地就熟络起来 。时间长了 ,他们之间有了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分。

1971年春天,这份情分开始变味儿。晚上趁着天黑,他们常在村后一棵老槐树下碰头 ,聊聊各自的想法 。

刘宝华想着以后能回城读书,马凤兰盼着家里日子能宽裕点 。他们藏着这份心思,知道知青跟村里人处对象容易招人说闲话。

有回收玉米 ,刘宝华把母亲给的银镯子送给了她,镯子挺沉,刻着点花纹。马凤兰拿出一条她自己织的围巾回礼 ,针脚密实 ,带着股皂角味儿 。

他们在地头偷偷许下心愿,说以后要一块儿过日子。到了1972年,部队来村里招人。刘宝华觉得这是个机会 ,想着参军以后混出头,能带马凤兰去城里过好日子 。

他报了名,体检合格后穿上军装 ,临走那天,马凤兰送他到村口,眼圈红红的 ,低声说等他回来。

他攥着她的手点了头,把围巾塞进背包,上了开往县城的卡车 ,车后头扬起一片黄土。可没多久,马凤兰发现自己怀了孕 。

她坐在窑洞的炕上,写了好几页信 ,字歪歪扭扭的 ,想告诉刘宝华这个消息。她把信装进竹筒,托人带到邮局,可半道被父亲马强截了胡。

马强觉得知青不靠谱 ,硬把信锁进炕头的木箱,没让她寄出去 。她急得哭了好几场,可一点办法没有。

刘宝华那边也不顺。在部队训练时 ,他出了事故,右腿受了重伤,最后截了肢 。他躺在医院里 ,右裤管空荡荡的,心里满是苦 。

退伍后,他回了北京 ,在工厂找了个文职的活儿,靠着假肢慢慢适应日子。他给马凤兰写了好几封信,寄到村里 ,可一点回音没有。他以为她变了心 ,只能把想念埋在心里 。

北京61岁知青重返陕北看望初恋,村民却说:你在这已经儿孙满堂了

马凤兰的日子更不好过。怀孕的事藏不住,马强逼她嫁给乡长家的儿子李伟。那人懒散脾气又差 ,她死活不愿意,可家里说了算,硬被塞进了李家 。

婚后 ,她过得苦,李伟三天两头发脾气,家里的活全压在她身上。她生下儿子马小华 ,一个人拉扯大,把那只银镯子藏在木箱里,夜里拿出来擦擦 ,想想从前的事。

马小华后来考上了大学,去了上海,她就带着孙子乐乐守在村里 ,日子清苦但也熬了过来 。

北京61岁知青重返陕北看望初恋 ,村民却说:你在这已经儿孙满堂了

2013年清明节,刘宝华61岁了,退休后闲下来 ,他心里老惦记着马凤兰,决定回北峪沟看看。

他收拾了行李,带上那条旧围巾 ,坐上了从北京到西安的火车。火车上,他盯着窗外的田野出神,想起43年前那趟颠簸的路 。

从西安到延安 ,他换了长途汽车,路比以前好走不少,黄土高原还是那个样 ,到了延安,他雇了辆出租车。

车沿着柏油路开到北峪沟,村口的老槐树还立在那儿 ,树干上满是年头留下的刻痕。几个老汉蹲在树下抽旱烟 ,看见他拄着拐杖过来,停下话头瞅了瞅 。

一个老汉认出他,拿烟袋敲了敲地 ,说他是当年的知青刘宝华 。刘宝华点头,摘下帽子,头发已经花白。老汉们乐了 ,聊起当年的事,说他挑水洒了一地的笑话还挂在嘴边。

有个老汉指着半山腰一栋新盖的砖房,说马凤兰住那儿 。刘宝华谢了一声 ,拄着拐杖往坡上走。

到了院门口,他远远看见马凤兰蹲在院子里,面前摊着一堆黄澄澄的玉米粒。她穿着件旧棉袄 ,头发白了大半,手里拿个竹簸箕,低头捡杂草 。

刘宝华喉咙发紧 ,喊了声她的名字。马凤兰抬头 ,手一抖,簸箕掉地上,玉米粒撒了一片。她揉了揉眼睛 ,像是怕认错人,慢慢站起来,棉袄上的灰扑扑往下掉 。

她走近几步 ,嘴唇抖着,眼泪就下来了。两人抱在一块儿,眼泪淌得满脸都是 ,马凤兰的棉袄上沾着玉米屑,刘宝华的拐杖滑到一边。

村里人围过来,有人乐呵呵地说 ,刘宝华你咋才回来,你在这儿早儿孙满堂了 。刘宝华一愣,松开马凤兰往后看。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抱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出来。男孩长得眉清目秀 ,鼻子下巴跟年轻时的刘宝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

马凤兰抹了把脸 ,低声说这是马小华,你的儿子,那是乐乐 ,你的孙子 。刘宝华呆住了,眼泪又淌下来。

他走过去抱了抱马小华,拍了拍他的肩膀 ,又蹲下摸了摸乐乐的头,手抖得厉害。马凤兰捡起簸箕,拍掉上头的土 ,嘴角微微翘起来 。

村里人围着说开了,说当年马凤兰怀孕后,马强把信藏了 ,逼她嫁给李伟。马小华是刘宝华的儿子,现在在上海做工程师,乐乐是他的孩子 ,常回村里陪奶奶。

那天晚上 ,村里人摆了桌酒席,刘宝华和马凤兰坐在炕头,喝着小米酒 ,聊这些年的坎坷 。

后续发展与人物结局结尾

北京61岁知青重返陕北看望初恋,村民却说:你在这已经儿孙满堂了

重逢后,刘宝华没急着回北京 ,在村里住了下来。他掏出攒下的退休金,跟马凤兰一块儿修了院墙,买了新农具 ,还添了台小型收割机。

马凤兰右眼看不清,他就帮着挑玉米粒,动作慢吞吞但挺用心 。他坐在田埂上 ,用小刀削玉米棒,玉米须堆了一堆。村里人路过,跟他打招呼 ,夸他是个好帮手。

过了几个月 ,他们决定补办个婚礼 。马小华从上海赶回来,带着乐乐,婚礼在上海一家小酒店办的。

婚后 ,马凤兰不愿意离开北峪沟,说这儿的黄土和酸枣树是她的根。刘宝华没勉强她,每年秋天从北京跑来帮着干活 。

他和马凤兰常一块儿去地里 ,他拄着拐杖走得慢,她扶着他,夕阳洒在黄土路上 ,影子拖得老长 。

刘宝华和马凤兰这辈子,隔了43年才又攥住彼此的手。陕北的黄土埋了他们的青春,也埋了他们的念想 ,可到头来,这片黄土又把他们拽到了一块儿。

本文来自作者[仍红会]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tddy.com/life/202506-14289.html

(43)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仍红会
    仍红会 2025年06月29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仍红会”!

  • 仍红会
    仍红会 2025年06月29日

    希望本篇文章《北京61岁知青重返陕北看望初恋,村民却说:你在这已经儿孙满堂了》能对你有所帮助!

  • 仍红会
    仍红会 2025年06月29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仍红会
    仍红会 2025年06月29日

    本文概览:刘宝华,1952年出生在北京一个窄小的胡同里头,父亲刘明在国营工厂当机械工,母亲王兰在家操持家务,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也算安稳。刘宝华打小就机灵,小学成绩老拔尖,算术和语文尤其好,...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