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石窟“起死回生”:当古罗马技术,遇到东方智慧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智子说观点石窟寺庙,如敦煌的莫高窟与重庆的大足石刻,是融合了建筑、雕塑与壁画艺术的人类文明瑰宝。然而,历经数百上千年的自然侵蚀,许多珍贵的石...

本文为深度编译 ,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智子说观点

千年石窟“起死回生”:当古罗马技术,遇到东方智慧

石窟寺庙 ,如敦煌的莫高窟与重庆的大足石刻,是融合了建筑 、雕塑与壁画艺术的人类文明瑰宝。然而,历经数百上千年的自然侵蚀 ,许多珍贵的石窟正面临墙体开裂和渗水等严重威胁 。受到古罗马混凝土技术的启发 ,马晓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低成本且高耐久性的钙硅酸盐水合物(C–S–H)灌浆材料,为古代石窟的保护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

在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岩体裂缝的渗水问题尤为严重 。水不仅直接危及石窟的结构稳定性 ,更会引发岩石表面风化、盐结晶和生物侵蚀等一系列连锁劣化反应。

要解决石窟的渗水问题,关键挑战之一在于找到能够有效密封裂缝且与文物兼容的灌浆材料。理想的灌浆材料需兼具适宜的机械强度 、良好的水蒸气渗透性及高耐久性,而传统材料如有机树脂和水泥基复合材料 ,常因与文物本体的兼容性不足或存在二次损伤风险,难以满足文物保护的特殊需求 。

为了寻找理想的修复材料,马晓教授团队另辟蹊径 ,首先运用了现代计算科学的手段 。研究团队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首次从原子层面揭示了氢键在C–S–H与大足石刻北山砂岩中的关键矿物(如石英、钠长石等)界面粘附中的关键作用,并阐明了机械咬合与化学键合的协同效应 ,为材料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基于这一理论发现,团队在室温条件下成功合成出具有网状结构的C–S–H凝胶。通过对钙硅比、水胶比以及聚羧酸减水剂用量等关键参数进行系统性优化,团队显著提升了灌浆材料的综合性能 ,使其成为解决大足石刻渗水问题的理想候选修复方案 。

千年石窟“起死回生	”:当古罗马技术,遇到东方智慧

这项研究不仅为大足石刻的渗水问题找到了理想的候选修复方案,更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套从材料设计 、合成到界面分析的综合性研究框架 ,为石窟寺庙及其他石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确立了新的范 式。

千年前古罗马人的智慧,跨越时空,与现代计算机的精密模拟在此相遇 ,最终凝聚成守护石窟的白色凝胶。这不仅是一项材料科学的突破,更是一场跨越文明与时代的深刻对话 。当这种新型灌浆材料缓缓注入大足石刻的千年裂隙中时,它所粘合的 ,将不仅仅是脆弱的岩石,更是人类文明的记忆与传承。科学的进步,在此刻为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确保那些雕刻在山岩上的宏伟史诗,能够继续向未来讲述它们的故事。

千年石窟“起死回生”:当古罗马技术,遇到东方智慧


当现代科技与古老文明相遇 ,总能碰撞出令人惊叹的火花 。你还知道哪些科技助力文物保护的精彩案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来源: 陈业宏

本文来自作者[依玉]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tddy.com/life/202510-51671.html

(2)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依玉
    依玉 2025年10月11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依玉”!

  • 依玉
    依玉 2025年10月11日

    希望本篇文章《千年石窟“起死回生”:当古罗马技术,遇到东方智慧》能对你有所帮助!

  • 依玉
    依玉 2025年10月11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依玉
    依玉 2025年10月11日

    本文概览: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智子说观点石窟寺庙,如敦煌的莫高窟与重庆的大足石刻,是融合了建筑、雕塑与壁画艺术的人类文明瑰宝。然而,历经数百上千年的自然侵蚀,许多珍贵的石...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