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打太极拳“跪不跪膝”,关键在这而不在“膝”

咱们今天换个思路,来说一说,什么是真正的“跪膝”。相信大伙都听过,练拳时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这句话在公园晨练队伍里传了二十多年,像护身符一样贴在老人家的膝盖上。可最近半年,北京...

咱们今天换个思路 ,来说一说 ,什么是真正的“跪膝 ”。相信大伙都听过,练拳时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

这句话在公园晨练队伍里传了二十多年,像护身符一样贴在老人家的膝盖上 。可最近半年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实验室的一份数据把这句老话撕了个口子:他们给三十位平均68岁的太极拳爱好者戴上压力感应片,发现膝盖没超过脚尖的人里,竟有七成在十分钟内膝关节峰值压力飙到体重五倍 ,比那些微微过线的人还高。问题出在哪?镜头慢放一看,他们的胯像推车一样往前顶,整个上半身重心砸在膝盖上 ,外形规矩,里头却偷偷跪着。

陈小旺去年在陈家沟给外国学员做示范,当场让人把手放在他胯根 ,他慢慢做一个懒扎衣,膝盖往前多探了两指,可那只手明显感觉到他胯根一松 ,骨盆像抽屉一样收回去 ,重心刷地落到脚后跟 。镜头里他的膝盖一点没抖,压力片显示关节负荷只有体重两倍。老陈一句话戳破窗户纸:外形是给别人看的,胯才是给自己用的。这句话被现场一位上海骨科医生录进手机 ,回医院就放给半月板磨损的病人听,病人听完当场抱着腿哭——他死守“不过脚尖 ”整三年,越守胯越僵 ,走路像两根木棍插在米缸里,膝盖不疼才怪 。

有人要问了,既然胯这么金贵 ,为啥老拳谱不写明白?其实写了,只是用老人家的土话——敛臀 、松胯 、尾闾中正。过去师父让徒弟端一盆水站半小时,水不洒才算过关 ,练的就是胯会收。现在公园教学十分钟教完一套,谁还端水?都端手机 。手机里的短视频把动作切成碎片,只看膝盖线 ,不看骨盆面 ,于是把最该练的胯晾在一边,把最该保护的膝盖推上前线。

济南有位72岁的赵大爷,去年被儿子架着去医院 ,右膝肿得发亮。医生说是隐性跪膝,赵大爷瞪眼:我膝盖离脚尖还有三指呢!医生把屏幕一转,X光里他的股骨像香蕉一样往前弓 ,胫骨被顶得往后错,膝盖中间那点小缝被挤成了毛线头 。赵大爷回家翻箱倒柜找出1992年跟冯志强学拳的照片,照片里他年轻气盛 ,胯收得深,屁股像坐在高凳上,膝盖虽过脚尖 ,人却是松的。老爷子对着照片拍大腿:原来我当年会练,现在不会了。第二天他把公园那帮老哥们叫到一起,不练拳 ,先练靠墙蹲 ,屁股下塞一只网球,谁把球挤掉谁请全队喝豆浆,半个月下来 ,七个人里五个膝盖消肿,走路不再咯吱响 。

运动医学把这种现象叫“重心迁移”,白话就是“让大骨头扛活 ,别让小骨头硬撑” 。美国《运动医学与科学》期刊算过一笔账:胯每往后移一厘米,膝盖就少扛四成体重。四成听起来玄,放在一百斤的老人身上就是四十斤 ,相当于每天少背一袋面。难怪陈小旺的徒弟说,师父的胯一松,脚底像长根 ,风都吹不动,膝盖更是闲差 。

可有人偏偏爱较劲,说拳架低才显功夫 ,蹲得深才像太极。2023年JOSPT那篇综述直接甩数据:低架正确确实能强化股四头肌 ,可一旦胯没松,软骨磨损速度是高架的三倍。一句话,蹲得深不深不重要 ,胯松不松才要命 。就像老木匠锯木头,锯条拉得再长,锯口歪了 ,木头照样劈叉。

我自个也走过弯路。四十岁那年跟视频学陈式,天天盯膝盖线,蹲到大腿平行 ,两个月下来上楼梯得扶墙 。后来去邯郸找李驻军老师,他让我背对墙,离墙一脚距离 ,慢慢往下坐,后脑勺、肩胛、屁股 、小腿必须同时贴墙。我下到一半就抖成筛子,李老师拿一根筷子敲我胯:想着把裤兜里的手机往后倒进墙 ,膝盖自然听话。那天我啥拳也没学 ,就练这个“倒手机 ”,半小时后起身,膝盖轻得像换了一对 。回去坚持二十天 ,下楼梯能一步两阶,我才明白老辈人说的“功夫在拳外”是啥意思。

说回那句“膝盖不过脚尖”。它不是错,是给新手画的护栏 ,就像小孩学骑车先加两个辅助轮,可你不能一辈子靠辅助轮上街 。真正的安全线是胯,胯会收了 ,膝盖过不过脚尖只是相机角度问题;胯不会收,就算脚尖前面再空出半脚,膝盖里头还在跪 。把这句死规矩当圣旨 ,等于把辅助轮焊死,车永远骑不快,还怪路不平。

现在早晚高峰的地铁口 ,常能看见年轻人扶着闸机揉膝盖 ,他们不打拳,却一样跪膝——骨盆前倾,肚子挺得比胸高 ,重心压膝盖上。太极拳的道理放在生活里照样通:胯是方向盘,膝盖是轮胎,方向盘歪了 ,轮胎早晚磨爆 。学会把胯收回来,站地铁也能练:脚跟贴地,尾骨微微往下卷 ,想象裤兜里的手机要滑进后面人的口袋,立刻能感觉膝盖松一口气。别小看这一口松,一天来回省下的力 ,够爬十层楼。

文章写到这,您要是还在琢磨膝盖到底能不能过脚尖,就掉进了旧坑 。记住赵大爷那句话:膝盖是孙子 ,胯才是爷爷 ,爷爷站得直,孙子不遭罪。今晚回家脱了鞋,靠墙练“倒手机 ” ,手机没倒,别急着练拳;手机倒了,膝盖自然说话。练完您要是觉得有用 ,明儿早上去公园,把这篇话讲给还在数脚尖的老哥们听,谁听懂了 ,谁就请您喝豆浆 。膝盖省下来的力,足够您多走二里地,多看一场孙子的足球赛 ,这比任何拳谱都值。

本文来自作者[山蝶]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tddy.com/life/202510-54045.html

(4)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山蝶
    山蝶 2025年10月30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山蝶”!

  • 山蝶
    山蝶 2025年10月30日

    希望本篇文章《原来,打太极拳“跪不跪膝”,关键在这而不在“膝”》能对你有所帮助!

  • 山蝶
    山蝶 2025年10月30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山蝶
    山蝶 2025年10月30日

    本文概览:咱们今天换个思路,来说一说,什么是真正的“跪膝”。相信大伙都听过,练拳时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这句话在公园晨练队伍里传了二十多年,像护身符一样贴在老人家的膝盖上。可最近半年,北京...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