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的北京医生:给草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26日电 题:在内蒙古的北京医生:给草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中新网记者 张玮6月末的内蒙古草原,仿佛是一卷流动的油画,脚下是无垠的绿浪,各色野花争相开放...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26日电 题:在内蒙古的北京医生:给草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中新网记者 张玮

6月末的内蒙古草原,仿佛是一卷流动的油画,脚下是无垠的绿浪 ,各色野花争相开放……这样的美景,在内蒙古工作近两年的刘海超只是从同事口中听说。

“我见过草原,是在赶往牧区义诊的途中;我去过草原 ,是为翘首以盼的牧民看病。 ”近日,39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在内蒙古心脑血管医院出诊,刘海超尽“地主之谊”为大家讲述着自己“看”到的草原 。

这位北京医生的愿望是 ,给草原留下一支“带不走 ”的医疗队。

在内蒙古的北京医生:给草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图为刘海超(前排左三)进行团队手术操作教学。 内蒙古心脑血管医院脑血管中心供图

北京专家遇见草原上的“裸”医院

“80后 ”的刘海超,硕士研究毕业后留在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工作 。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和草原结下不解之缘。

2023年 ,内蒙古心脑血管医院成立并开诊,来自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等的40多位专家先后来到这里进行对口帮扶,刘海超是脑血管专家中的一位。

“当时提交申请是抱着学习交流的态度 ,看看自己能为边疆百姓做些什么 。”刘海超回忆 ,单位批准他在内蒙古待一年,“但一年时间不够啊,我想留下的东西太多了。”

初到内蒙古 ,本应是草原、哈达、马奶酒盛情迎接,而刘海超却顾不得这些,“我来医院的时候 ,刚刚新招了3名医生,加上我,科室里只有4名医生15名护士。就这样 ,我们组成了一个团队 。 ”

新建医院,一切从零开始。“就连病区规划 、办公室布置都是我和同事们一点点安排的,更别说学科建设、团队建设。”提及当时 ,作为科室主任的刘海超感觉很“头大” 。

经过两年的打造,如今,内蒙古心脑血管医院的脑血管中心逐步形成覆盖预防筛查—急诊急救—综合诊疗—重症监护—功能康复—健康管理全周期一体化的诊疗体系 ,拥有18名医生和30多名护士、技师 、康复师的医疗团队 。

在内蒙古的北京医生:给草原留下一支“带不走	”的医疗队

图为刘海超(右一)正在手术中。 内蒙古心脑血管医院脑血管中心供图

打造“以患者为中心 ”的诊疗新生态

“以患者为中心 ,让患者少跑路。在我们脑血管中心,能把患者神经系统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掉 。”刘海超自信满满地说。

在医院的脑血管中心门诊,脑电图、脑彩超、心理测评室等一应俱全 ,患者的所有相关检查都能得到“一站式”解决。

“上周一位突发脑梗的患者,48小时内在我们中心完成了静脉溶栓—动脉取栓—重症监护—早期康复的全流程治疗 。 ”刘海超举例解释道,“这种效率得益于我们独特的‘中心化建制’:神经内 、外科医生与介入、重症、康复团队在同一个医疗单元协同作战 ,治疗方案不是分段接力,而是全程共议。”

在刘海超看来,在脑血管中心 ,‘治病’只是起点,‘医人’才是核心。

走进脑血管中心住院病区,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轻柔的音乐在耳边响起 。无论是芳香病房还是音乐病房,都能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情绪。

刘海超说:“我们正推动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的转型。这意味着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更要关注患者的功能恢复 、心理状态和长期生活质量 。”

从“帮扶 ”到“扎根”

1996年以来 ,北京与内蒙古在东西部协作框架下双向奔赴。如今 ,北京 、内蒙古两地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协作 ”的跨越发展。

截至今年4月底,北京市赴内蒙古出诊的高年资专家共计526名,累计出诊5500多人次 ,接诊疑难复杂病患10.5万人次 。北京专家累计“师带徒”615人,“团队带团队”88个,培训医务人员51063人次 。

“过去 ,专家短期出诊、‘飞刀’手术的合作模式虽然能带来先进技术,但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医疗能力建设。 ”刘海超更倾向于“常驻专家”的医疗合作模式。

“北京专家团队不再是临时支援,而是真正扎根内蒙古 ,成为医院的一份子 。”这也是刘海超将一年申请变更成“再议 ”的理由。“我的想法是真正培养一支和我的诊疗理念一样的当地医疗队伍,这支队伍大概规划有100人左右。这条路现在我们才走了一半 。 ”

如今,刘海超给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是“北京专家” ,而是“本地医生”。“只有这样,我才能沉下心,结合内蒙古老百姓的实际需求 ,运用好北京的先进经验 ,让医疗资源真正留下来 、用得好。 ”

“我们正在证明,先进的医疗不该只是技术的堆砌,而是要让每个患者感受到 ,从发病到康复,始终有一支值得托付的团队在守护,这才是北京内蒙古医疗合作最珍贵的成果 。”刘海超眼中透着坚定。(完)

本文来自作者[寄翠]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tddy.com/zlan/202506-14335.html

(11)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寄翠
    寄翠 2025年06月29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寄翠”!

  • 寄翠
    寄翠 2025年06月29日

    希望本篇文章《在内蒙古的北京医生:给草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能对你有所帮助!

  • 寄翠
    寄翠 2025年06月29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寄翠
    寄翠 2025年06月29日

    本文概览: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26日电 题:在内蒙古的北京医生:给草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中新网记者 张玮6月末的内蒙古草原,仿佛是一卷流动的油画,脚下是无垠的绿浪,各色野花争相开放...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