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手,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将成历史,家长:不用担心分流了?

又到了一年中考季,考生紧张、压力大,家长的心情也是跌宕起伏。特别是今年,很多省份和地区都迎来了中考改革:北京将在2025年实施“新中考”,计分科目由10门减至6门,原有的“小四...

又到了一年中考季 ,考生紧张、压力大,家长的心情也是跌宕起伏。


特别是今年,很多省份和地区都迎来了中考改革:


北京将在2025年实施“新中考 ” ,计分科目由10门减至6门,原有的“小四门”(生物学 、化学、历史、地理)改为考查科目,不再计入总分 。


河南 、河北、湖南、江西 、安徽等十余个省市的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门科目实行开卷考试。


山东在2025年中考中 ,部分地市将实行100%指标到校政策,同时美育和体育分值进一步提高。


武汉计划在2025年将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提升至75%,扩大优质高中资源供给……


“今年中考是变难还是变简单了?上普高的机会是变多还是变少了?”等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


而在前段时间 ,国家发布的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里提到:


国家出手,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将成历史,家长:不用担心分流了?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家长们最焦虑的“普职分流 ” ,终于要解决了。


但其实这几年,中考改革一直都在进行着 。


那么改革之下,具体有哪些内容发生了变化 ,改革背后释放了什么教育信号?学生和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让我们展开聊聊。


1

中考改革

具体改了什么?


大家最关心的,首先就是今年的中考改革改了什么?


目前,北京、西安 、成都 、广州等地都公布了新的中考中招方案 ,从已公布方案来看,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NO.1


科目分值大变化


根据北京市中考改革内容:总分从670分降至510分,考试科目从10门精简为6门 ,计入成绩的考试科目分别是语文、数学、外语 、道德与法治、物理、体育与健康。


其中语数外总分都是100分,道德与法治总分80分,物理总分80分 ,体育分值是50分 。


而在未来的四年内 ,体育分值还要继续从50分提到70分,并且还会新增科技体育项目(如无人机操控 、智能跳绳数据分析) 。


国家出手,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将成历史	,家长:不用担心分流了?

2025北京中考新政

图片来源:网络


此外,实验操作也有所增加:实验操作考试将会成为必考项目(如化学实验、电路搭建),占总分比10%-15%。


诸如上海的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浙江的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示等类型的考察方式 ,很可能会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


不仅如此,北京中考环节中的体育学科新增“科学健身知识”笔试,占体育成绩的10分 。


上海市中考将“家庭垃圾分类”计入劳动学分 ,直接影响学生录取。深圳将试点“编程 ”选考,学生可提交自编程序作为评分依据。


命题则更加注重应用与跨学科


理科试题情境化题目结合现实问题(如计算新能源汽车能耗 、分析垃圾分类的化学原理);


文科考试内容将融入科学思维,例如语文将增加科技相关题目(如作文题“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政治考题则可能涉及“科技伦理”,历史题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 。

NO.2


遴选方式小调整


高中录取指标到校,更加公平 ,招生比例达到72% ,使得大部分孩子都可以上高中。


国家出手,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将成历史,家长:不用担心分流了?

图片来源:网络


“五育档案 ”将成为升学考试的硬性要求 ,学生需提交德育(志愿服务)、美育(艺术作品)、劳动教育(实践记录)等证明,部分重点高中还将设定最低标准(如30小时社区服务)。


国家出手,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将成历史	,家长:不用担心分流了?

图片来源:新华社


也就是说,未来各地将逐步推进多元化录取方式的实行:


逐步开辟科技特长生通道:在机器人竞赛 、科创大赛等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可获得5-10分额外加分 。有些高中已经开设了“科创班” ,通过理科笔试+项目答辩的方式进行选拔(如展示自制机器人或小发明)。


逐步实施劳动教育专项计划:对于参与职业体验(电工、3D打印)或农业实践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文化课录取线。


为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2025年 ,各地将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的动态变化,进一步优化普职招生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中高职衔接、普职融通的升学渠道 。


国家出手	,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将成历史,家长:不用担心分流了?

图片来源:网络


北京“3+2”中高职衔接项目正在不断拓展专业领域,目前已经涵盖了旅游服务 、信息技术 、智能制造等多个热门专业。学生在完成三年中职学习后,可以直接升入对应的高职院校继续深造。


江苏的综合高中模式也在不断完善 ,学生在入学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普通高考方向或者职业教育方向 。


如果选择职业教育方向 ,学生可以在高中阶段学习专业技能,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或者参加对口高考升入高职院校 。


国家出手	,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将成历史,家长:不用担心分流了?

图片来源:网络


此外,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比例也在继续提高 ,这将为农村和薄弱学校的孩子提供更多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


在实施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政策的地区,农村学校的学生只要在本校成绩排名靠前,就有机会进入重点高中学习。


国家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也在持续加大 ,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许多农村学校在国家的支持下 ,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设备等 。


一些地区开展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成对子,通过教师交流、资源共享等方式 ,帮助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

NO.3


培养方式再升级


一方面,育人方式逐步朝着综合素质人才而转变。


今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在各地得到了更加深入地落实 ,跨学科主题学习 、“教学-作业-考试 ”一致性改革正在成为常态 。


以一些学校开展的“探索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主题学习活动为例:


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地理、语文 、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对城市的历史变迁、地理环境、文化特色等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撰写报告 、制作手抄报、举办展览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在“教学-作业-考试”一致性改革方面 ,一些地区还建立了中考命题与日常教学的双向反馈机制:


教师根据中考命题的要求和方向,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 ,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此外 ,今年很多地区都借鉴了北京、浙江等地的成功经验 ,将品德修养 、社会实践、艺术审美等多个维度的表现纳入中考评价体系 。


比如:浙江建立了完善的学生成长记录平台,涵盖学生在艺术、体育 、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的表现。学生在校园艺术节上的精彩表演 、在科技创新大赛中的优异成绩等,都会被详细记录下来。


与此同时 ,AI、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也为中考改革带来了强大的动力 。


国家出手,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将成历史,家长:不用担心分流了?

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已经有部分地区在语文作文 、英语作文等主观性较强的科目中试点应用AI辅助评阅系统。


AI系统快速的评分模式、详细的评语和建议 ,不仅提高了评阅效率,还能减少人为因素对评分的影响,保证评分的公正性。


国家出手	,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将成历史,家长:不用担心分流了?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一些地区采用大数据监测平台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各个知识点上的掌握情况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


另一方面,教师队伍建设正在进一步加强 。


各地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 ,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从以上改革内容来看 ,中考正在面临着从“唯分数 ”到“重素质”再到五育与学科成绩并重,从“死记硬背”到“实践创新 ”,不断强化理工应用能力 ,从“单一录取”到“多元选拔”的变化,进而使得科技、劳动等特长成为升学路径。


国家出手,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将成历史	,家长:不用担心分流了?

图片来源:网络


2

中考改革释放了什么信号?


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着考查范围从应试能力到综合素养能力 、命题趋势从“稳中求变 ”到“创新为王”等教育逻辑的动态变化 。


国家出手,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将成历史,家长:不用担心分流了?

图片来源:抖音@央视财经


政策背后透露出未来的教育风向标:人才的培养重心将从“谁更会考试”转向“谁更能成长 ”。

NO.1


考察范围:从应试能力到综合素养能力


在考察范围方面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一些科目逐渐从考核变成了考察,从闭卷发展为开卷 ,中考评价体系正在经历从刷题到思辨,从应试到应用,进而实现多元化综合素质评价模式的转变。


国家出手	,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将成历史,家长:不用担心分流了?


仅仅靠刷题赢不了未来,学会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比背考点更重要 。


未来 ,中考对于知识迁移能力、思维灵活度的要求将有跨越式的提升。

NO.2


命题趋势:从“稳中求变 ”到“创新为王”


在命题方面,机械记忆类题目比重的减少和跨学科 、开放性试题数量的增加,这说明:


初中阶段应该培养兴趣 ,加强体育锻炼。


国家出手,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将成历史,家长:不用担心分流了?


不要无效的卷 ,真正有能力的孩子才更容易脱颖而出 。考试科目的减少,就是想让学生学精、学透。


有学生和家长担心今年中考难度会提升,从以上教育信号来看 ,考试内容难度未必飙升,但“灵活度”一定有所提高!


连道法都开卷考试了,单纯刷题、死记硬背肯定是不行的 ,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国家出手,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将成历史,家长:不用担心分流了?

图片来源:抖音@武汉育才美高柯老师


此外,主科分值增加 、理科实验纳入中考总分等表明:


数学和物理等理科对孩子未来能否在科技领域脱颖而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国家出手	,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将成历史,家长:不用担心分流了?


但同时,语文英语等主科的竞争也会加剧 ,而所谓的“副科 ”,很有可能是主赛道外的隐形门槛 。


国家出手,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将成历史	,家长:不用担心分流了?

中考英语命题理念阐述

图片来源:网络


国家出手,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将成历史,家长:不用担心分流了?

图片来源:网络


未来的人才 ,应该是兼顾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人文关怀和语言素养的,兼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或许更能在未来的社会中中站稳脚跟。


3

改革之下

学生和家长应该做什么?


那么 ,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之下 ,学生和家长应该如何为中考做准备?如何对未来做出合理规划呢?


家长们可以密切关注所在省份的实施细则,早一步了解信息差,早做规划,引导孩子从现在开始 ,注重日常积累,培养跨学科思维,提前规划升学路径。

NO.1


转变学习方式 ,让升学面面俱到


进一步地,家长们还要引导孩子不再局限于死记硬背知识点,而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 ,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在学习策略方面,首先是要聚焦主科 ,动态调整学习重心 。比如:


通过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使语文学习从“死记硬背”到“跨界狙击”;


通过精研考题等方式,举一反三 ,使数学学习从“刷题机器 ”到“命题侦探”;


通过从核心题型反推考点变形规律等方式 ,使英语学习从“答题套路”到“真实应用 ”;


通过“现象→原理→应用”层层递进的方法,使理化学习从“实验操作”到“科学建模 ”。


此外,也应注意“去应试化”不是不学习 ,而是换一种学法;虽然一些科目变成等级考察了,但在升学中依然有参考作用。


比如北京某自主招生院校就明确规定:初中生物 、地理成绩要求在c等级以上,若两门考试同时低于c等级不予录取 。


也就是说 ,知识的掌握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主科往下扎深,副科打好基础 ,避免因为成绩没达到要求而影响升学。


与此同时,随着跨学科 、开放性试题比例的增加,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基础上 ,有效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打破学科界限,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

NO.2


支持多元化发展 ,培养综合素质


有家长担心进入AI时代 ,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虽然AI可以储存海量知识,却难以理解复杂情境、生成深度判断与创造性观点。因此,对于道法 、历史这些文科学习 ,家长和孩子可以从以前的“背诵”中转型 。


在数学等理科学习方面,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动手,同样一道难题 ,不做和尝试从多个角度去做但是做不出,后者的思维能力会更高。


而且,未来AI也没有办法代替审美、共情、有创造力的东西 ,所以要激发兴趣,学会玩,不断地挖掘自身潜力 ,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逛科学馆博物馆比刷题好用。


孩子们的每一次课外实践 、每一项兴趣特长,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升学路上的重要加分项 。


现如今 ,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断提升 ,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合理规划其升学路径。


中考改革就像是一场漫长而深刻的教育旅程,需要学生和家长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长远的眼光。


教育的核心不是筛选 ,而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周刊|中考,又变了

[2]三个妈妈六个娃|北京中考改革打响第一枪,这些变化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3]南方周末|北京中考取消"小四门":减负背后的选拔逻辑

[4]中国教育报|地方中考改革释放了哪些信号?

本文来自作者[笑松]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tddy.com/zlan/202506-9836.html

(15)

文章推荐

  • 杭州新增1例.杭州新增1例本土确诊 感染奥密克戎?

    杭州钱塘新区确诊人数1、例。截至3月11日10点21时,杭州钱塘新区新增1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为轻型。杭州钱塘新区确诊人员均在顺丰速运余杭中转场工作,均在管控范围内发现,均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近来情况稳定。2、确诊1例。根据调查截止2022年8月16日0-11时,杭州新增1例新冠病毒

    2025年06月13日
    27
  • 汪峰和宁静十指紧扣,浪漫过生日,森林北更新动态,网友评论炸锅

    6月18日,汪峰又和一个女人上了热搜,这次的主角不是女朋友森林北,反而是另一位单身女星宁静,两个人在综艺节目里十指紧扣的画面不仅把其他嘉宾惊呆了,也让网友们看的目瞪口呆,这是和女朋友森林北分手了吗?桃花坞的夜空被无人机点亮的瞬间,金色亮片如流星般洒落。汪峰的手自然地滑向宁静的指尖,两个人的十指交扣,

    2025年06月21日
    13
  • 李在明终于露出真面目?对华征反倾销税,正式逮捕两名中国留学生

    6月26日这天,韩国国内两条涉华消息几乎同时登上了新闻头条。一条和经济有关,另一条牵涉到国家安全。两起事件看似无关,却出现在同一天,不免让人多想了一步。韩国总统李在明如果说李在明政府过去还在强调“平衡外交”,那这一天的决策,多少有些不那么“平衡”。先说第一件事。韩国政府宣布,于6月26日对原产于中国

    2025年06月29日
    8
  • 阴兵过境?广州花都50多人凌晨四点白衣列队行走,官方回应

    广州花都近日出现一起骇人听闻的事件,五十多个老人集体穿着白衣排出长队行走,衣服写着辟谷字样在凌晨这个时间这么多人集体穿白衣,中国人会觉得这样不吉利。主要也是吓人啊,也不知道拍摄者当时有没有吓坏!芙蓉旅游度假区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经全部离开网友表示,老人容易被洗脑。不会被某组织洗脑了吧。你们怎么看?

    2025年06月27日
    9
  • “我买单,你们不要抢”,重庆一区委书记请客:要带头消费!两桌1108元,餐馆老板:书记打卡后生意好起来了

    6月29日,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带头下馆子引发关注。视频显示,高洪波称“要带头消费,带领消费”,表示“今天我来买单,你们这些企业不要抢”“如果哪个抢单就不准吃饭”,并向餐馆老板预付2000元餐费。据光明网报道,高洪波书记还在网上晒出了请客菜单、付款账单。单据显示,其请客共消费1108元,店主退回

    2025年06月30日
    9
  • 今日夏至,俗话:“早夏至 凉嗖嗖;晚夏至 热死牛”,今年早还是晚

    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信息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小鱼儿编辑|小鱼儿《——【·前言·】——》俗话说:“早夏至,凉嗖嗖;晚夏至,热死牛。

    2025年06月21日
    15
  • 1967年我被安排到林场,被安排与一年轻寡妇搭班,住在一间破棚子

    山窝窝也有春天——1967年林场爱情记谁说偏远林场只是老油条的避风港,难道青春就只能卷进城市的机械轰鸣和办公室里八卦?1967年,由于工作需要领导把我从北京的大城市调到了一偏远的小山村的一个林场。哪想到,这却成了我命运的拐点。背着铺盖卷,我闯进了那间不足十平米、透风漏雨的小破棚。迎接我的是杨姐——个

    2025年06月24日
    15
  • 美国检测疫情多少(美国检测疫情多少钱一次)

    达克效应1、达克效应是指人们在评估自身能力时存在的两种极端倾向:过度自信和低估能力。这一心理现象揭示了个体在特定领域内对自身技能的误判。达克效应的体现过度自信的人可能会高估自己的表现,忽视潜在风险,导致决策失误。相反,低估自身能力的人可能会过于谨慎,错失

    2025年04月18日
    426
  • 河南新增本土确诊56例.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

    1月6号新冠确诊人数〖壹〗、截至1月6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485例(其中重症病例1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2159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7278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15142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

    2025年07月01日
    9
  • 老北京的千层底儿

    在前门大街,有两家商号全世界都知道:一个叫内联升、另一个叫步瀛斋,后场前店的经营模式,一直不变的营生:产销布鞋。北京人喜欢穿布鞋:柔软、跟脚、轻盈、透气、实惠。当然了,布鞋的这些优点或者叫优势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离开了北京这块土地,到了一年里雨水多的南方,到了七沟八梁的西北高原,到了地无三亩

    2025年06月28日
    12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笑松
    笑松 2025年06月20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笑松”!

  • 笑松
    笑松 2025年06月20日

    希望本篇文章《国家出手,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将成历史,家长:不用担心分流了?》能对你有所帮助!

  • 笑松
    笑松 2025年06月20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笑松
    笑松 2025年06月20日

    本文概览:又到了一年中考季,考生紧张、压力大,家长的心情也是跌宕起伏。特别是今年,很多省份和地区都迎来了中考改革:北京将在2025年实施“新中考”,计分科目由10门减至6门,原有的“小四...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