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女神的镜头,李・米勒如何记录世纪的美与暴力?

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之前办了个李・米勒的回顾展,观览其中的照片会让人有点懵。一边是她20岁登《Vogue》的时尚肖像,一边是集中营里揪心的画面,这种反差实在太大。今天就聊聊这个...

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之前办了个李・米勒的回顾展,观览其中的照片会让人有点懵 。

一边是她20岁登《Vogue》的时尚肖像 ,一边是集中营里揪心的画面,这种反差实在太大。

今天就聊聊这个既能当时尚缪斯,又敢闯战地的传奇摄影师。

战地女神的镜头	,李・米勒如何记录世纪的美与暴力?

从Vogue到巴黎 ,不做花瓶做先锋

20岁的李・米勒能登上《Vogue》封面,这在当时是很多女孩的梦想 。

可她倒好,直接放话“我宁愿拍照片 ,也不愿成为照片 ” 。

搁谁在那个位置,大概率会顺着时尚圈的路走下去,米勒偏不 ,她转身就去了巴黎找艺术家曼・雷。

战地女神的镜头,李・米勒如何记录世纪的美与暴力?

一开始她是曼・雷的助手,后来还成了情人 ,更重要的是,两人一起搞出了“曝光反转”摄影技法。

这技法可不是随便玩玩,能让照片呈现出梦幻般的暗调亮部反差 ,现在看都挺有新意 。

后来米勒还自己开了摄影棚,在当时超现实主义摄影圈基本是男人的天下,她能站稳脚跟 ,实力真够硬。

本来想 ,她在巴黎拍时尚 、搞艺术就够了,没想到她又跑去中东晃悠。

战地女神的镜头,李・米勒如何记录世纪的美与暴力?

埃及、叙利亚、黎巴嫩这些地方都去了 ,开车走的路连加油站都没有,还没地图 。

她拍的《空间的肖像》,没把中东拍得跟异域景点似的 ,反而抓了些抽象的光影。

后来发现这在当时挺难得,西方摄影师总爱把中东拍得奇奇怪怪,她倒好 ,用平等的眼光去定格,这点很不一般。

战地女神的镜头,李・米勒如何记录世纪的美与暴力?

战地镜头 ,女性视角更戳心

1942年,米勒成了《Vogue》的战地记者,可惜当时美军规定 ,女性记者不能去前线 。

本来想 ,这是不是就拍不到啥关键画面了?后来发现,她拍的东西比前线炮火还戳心。

她跟着医疗部队跑,拍到了炸坏的“雷明顿静音”打字机 ,那机器本来是用来写军事通信 、外交文件的。

战地女神的镜头,李・米勒如何记录世纪的美与暴力?

现在成了残骸,搁在破建筑里 ,一看就知道战争连文明工具都没放过 。

还有达豪集中营,她去的时候刚解放没多久,镜头对着受害者的脸 ,也对着被俘的党卫军。

那党卫军的眼神,现在看还让人发怵,她拍这些的时候没刻意渲染血腥 ,就用冷静的构图。

比如戴防毒面具的伦敦女子,拍于伦敦大轰炸期间,现在看像预见了后来的生存危机 。

战地女神的镜头	,李・米勒如何记录世纪的美与暴力?

还有张没发表的照片 ,是个被指认成纳粹合作者的女人,头发被剃了,脸崩着 。

这些画面没喊口号 ,却逼着人想,战争结束了,可伤害还没停。

希特勒宅邸 ,一张照片的象征

最绝的是她在希特勒宅邸拍的照片,1945年希特勒自杀后,她跟摄影师大卫・谢尔曼闯进了希特勒在慕尼黑的家。

战地女神的镜头	,李・米勒如何记录世纪的美与暴力?

两人还互相拍照,米勒甚至坐在希特勒的梳妆台前拍了一张 。

一开始我没懂这照片有啥意思,后来想了想 ,一个曾经被时尚圈定义的女性。

在独裁者的私人空间里留下痕迹,这不就是说“你再横,最后还是输了 ”嘛。

这组照片后来成了二战的标志性影像 ,也让更多人知道 ,女性也能定格这种历史性瞬间 。

战地女神的镜头,李・米勒如何记录世纪的美与暴力?

以前总觉得,记录战争胜利的画面都是男摄影师拍的 ,米勒这组照片打破了这种印象。

她没拍士兵欢呼,没拍旗帜飘扬,就拍了独裁者家里的一角 ,拍了自己和同伴的身影,可冲击力一点没减。

死后揭秘,创伤藏在底片后

战后米勒就跟英国画家罗兰・彭罗斯定居了 ,还生了儿子安东尼 。

战地女神的镜头,李・米勒如何记录世纪的美与暴力?

本来以为她就过上安稳日子了,结果1977年她去世后 ,家人在阁楼里发现了一堆底片 、信件和手稿。

这时候大家才知道,她小时候遭过性侵,二战时看的那些惨状也成了创伤 ,后来还得了抑郁症 ,所以慢慢不拍照了。

她儿子安东尼后来写了她的传记,说她从不把自己当受害者,却特别心疼受伤的人 。

安东尼还提过 ,米勒小时候总玩“危险游戏 ”,攀绳索、跨深谷,本来想这就是小孩调皮。

战地女神的镜头	,李・米勒如何记录世纪的美与暴力?

后来才明白,这种敢直面风险的本能,帮她在战地活了下来。

战地记者约翰・菲利普斯说过 ,米勒是他见过最勇敢的人,乱的时候大家都想跟着她,因为她永远镇定 ,还带着威士忌和香烟 。

现在想想,她的冷静可能不是天生的,是经历过太多事 ,逼自己扛下来的 。

李・米勒说过 ,拍摄是走到树枝尽头,再把树枝锯掉的行为。

战地女神的镜头,李・米勒如何记录世纪的美与暴力?

这话听着有点绕 ,其实就是说拍照片得敢闯,敢直面真相。

她这一辈子,从时尚圈到战地 ,从超现实主义到历史定格,每一步都走得挺“疯”,但也挺值 。

现在再看她的照片 ,还是觉得有力量,策展人希拉里・弗洛说,她的作品不希望任何人遗忘战争。

确实是这样 ,现在有些摄影师拍战争,还会学她的冷静视角。

战地女神的镜头,李・米勒如何记录世纪的美与暴力?

米勒的镜头不光记录了时代 ,还让我们知道 ,女性的视角有多重要,不只会拍美,更能拍透人性 ,拍醒人心 。

本文来自作者[小虫会飞]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tddy.com/zlan/202510-52035.html

(7)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小虫会飞
    小虫会飞 2025年10月13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小虫会飞”!

  • 小虫会飞
    小虫会飞 2025年10月13日

    希望本篇文章《战地女神的镜头,李・米勒如何记录世纪的美与暴力?》能对你有所帮助!

  • 小虫会飞
    小虫会飞 2025年10月13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小虫会飞
    小虫会飞 2025年10月13日

    本文概览: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之前办了个李・米勒的回顾展,观览其中的照片会让人有点懵。一边是她20岁登《Vogue》的时尚肖像,一边是集中营里揪心的画面,这种反差实在太大。今天就聊聊这个...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