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金融论述和实践启示

原标题:“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金融论述和实践启示金融,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血脉。从2019年2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

原标题:“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金融论述和实践启示

金融,现代经济的核心 ,国民经济的血脉。

从2019年2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到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金融强国的建设目标,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日益丰富完善 。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金融论述和实践启示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参天之木有其根,怀山之水有其源 。

1985年6月至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半 ,对金融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源头活水和重要指导。

国之大者——

“金融工作搞得好不好,金融能否稳定 ,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全局 ,关系着国家的安定团结”

引擎轰鸣,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身披“白鹭 ”的厦门航空飞机直冲云天。

40年前 ,勉强达到“经停过站机场”最低标准的高崎机场,难以满足厦门经济特区发展需要 。而初创的厦门航空资金短缺,根本无力承担购买飞机的巨额费用。

为解决厦门机场建设资金缺口问题 ,时任厦门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全省首创“借外债搞基建”模式,成功争取到了科威特政府1800万美元贷款;为解决厦门航空飞机短缺问题,习近平同志协调金融机构担保 ,向美国波音公司租借了2架飞机用于厦门航空运营。

“运用现代金融手段筹集和配置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在那个年代几乎没人能想到,但习近平同志就是拥有这样的眼光和魄力 ,把当时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 。 ”原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行长周业樑说 。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美国波音公司登上一架即将交付厦门航空的波音飞机。座椅旁,一张30年前与厦门航空公司工作人员的合影勾起了回忆:“初创阶段是利用国际贷款发展的 ,当时也就几架、十几架飞机。现在发展到了这个规模!这是中国航空业发展的缩影 ,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 。”

厦门,到福建工作的第一站,“第一次直接参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改革开放”。特区建设缺少资金、企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 ,习近平同志牵头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厦门在全国率先建立经济特区金融体系。

在金融活水滋养下,厦门航空这只“白鹭 ”越飞越高 。目前 ,厦门航空机队规模超过210架。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金融论述和实践启示

厦门航空的机队照片

在兴业银行总部的行史展览馆里,有两张特别的认股凭证——宁德地区财政局先后两次认购兴业银行原始股200万股 、100万股,共计300万元。

“宁德地区财政局入股兴业银行 ,是习近平同志拍板决定的,这项决定让宁德地区金融发展和兴业银行本身都受益良多 。”兴业银行首任行长陈芸说。随后,兴业银行加快宁德地区机构开业布点 ,下沉县域,为宁德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

近代以来 ,世界强国的崛起往往同其金融能力有关 ,一些大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几乎都是从工业大国、贸易大国再到金融大国。

“金融在国民经济总体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工作搞得好不好,金融能否稳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全局 ,关系着国家的安定团结 。 ”30年前的1995年5月,福州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了金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

一路探索 ,一路思考。思想上的深刻认识,带来行动上的坚定自觉。

在厦门,主持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专篇规划厦门市金融业发展战略,并极富前瞻性地提出了“离岸金融业务”“存款保险制度”;

在闽东,开创性提出“活立木贷款 ”构想 ,率先推行林权制度改革,留下了“敲开银行门,盘活万重山”的佳话;

在福州 ,“3820”战略工程专章制定了福州市金融业发展规划 ,前瞻性地为金融业改革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在福建,倡导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文化建设,主导推动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金融创新 ,构思提出农业保险扶贫新路;

…………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对金融事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进行了许多前瞻思考和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推动我省金融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表示 。

一路走来,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重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 ,深刻把握金融的本质 、定位、规律、功能等重大问题 ,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探索了先期经验和实践范本。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政治性 、人民性,是这条道路的鲜明路标 。

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最核心的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经济大合唱’ ,得有总指挥。地方的总指挥就是这个地方的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对金融的政治属性有深刻理解,强调金融业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 ,确保金融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 。

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战略视野和深邃历史洞察,首次系统论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要义 ,将其概括为“八个坚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位列“八个坚持 ”之首,成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本保证。

坚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最本质的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

在福建工作期间 ,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金融为民”,以金融力量守为民之责 ,谋富民之策 ,办利民之事 。

“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与一些国家金融为资本服务、为少数有钱人服务的本质截然不同。”新时代以来 ,从实现全面小康到迈向共同富裕,金融资源始终是有力支撑。

“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 、人民性 ”,成为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观点 ,为做好新时代的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

一以贯之,一脉相承,为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指引正确方向。

守好本分——

“为经济活动‘量体裁衣’地设计金融服务工具 ,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经济与金融,是一盘棋,也是共生体。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本分”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 。

智能调光、加热除雾、播放视频……在福耀集团,一项项“黑科技 ”,颠覆着人们对玻璃的传统认知。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金融论述和实践启示

机械臂在福耀汽车玻璃智能工厂的车间生产玻璃产品

今天的福耀集团 ,研发团队超过4000人 ,在全球汽车玻璃行业市占率第一。然而上世纪90年代,福耀集团却因一笔银行贷款迟迟未获批准,面临生存危机 。

“你们思想要解放 ,办好现有的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习近平同志当场拍板,指示属地政府协助解决福耀集团资金周转难题。

很快 ,福耀集团如愿引来了外商注资,一亿多元农业银行贷款紧随而至,救活了福耀集团 ,并让企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 ,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 。

对经济与金融的辩证关系,习近平同志进行着深邃思考。

“地方领导支持金融工作与金融服务地方经济是辩证统一的。 ”在福建工作期间 ,习近平同志带头为金融机构排忧解难 ,要求党政部门领导“加强学习金融知识”,强调“关心银行的发展,尽可能帮助它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

1991年4月的福州市各银行行长联席会议 ,是习近平同志任福州市委书记后参加的第一场金融工作座谈会 。人民银行福州分行提出,福州市人行大楼改建审批需盖26个章,流程繁琐 ,耗时冗长。

了解到情况后,习近平同志当场就为人民银行福州分行协调解决问题。于是,市相关部门现场办公 ,三天内完成各种审批手续 。

“对金融机构提出的具体困难,习近平同志都一一解决。 ”周业樑说,习近平同志以这种“马上就办 、真抓实干”的作风 ,为金融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金融机构备受鼓舞,真心实意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 ,习近平同志深刻洞察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强调:“为经济活动‘量体裁衣’地设计金融服务工具,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

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关心、大力支持下,1996年12月 ,福州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成立,后更名为福建海峡银行。如今,福建海峡银行在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 、服务城乡居民中不断发展壮大。

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需求量大,对金融需求迫切 。

上世纪90年代初,福州经济快速发展 ,却只有两座跨越闽江的大桥。在习近平同志推动下,人民银行福州分行牵头组织银团贷款,委托建设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解决大桥建设资金问题 ,这座大桥被福州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闽江三桥 ”。

在金融有力支持下,福宁高速、马尾隧道、宁德桑园水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解决了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建成投入使用 ,极大便利了城乡居民生活 ,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

科技创新,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金融论述和实践启示

福州高新区一景

福州高新区,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谋划建设的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

面积从5平方公里扩大到196平方公里 ,产值从1亿元增长到1295亿元……如今,15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百家金融机构及投资公司在这里齐聚一堂 ,科技 、产业 、金融良性循环的良好态势正加速形成 。

“商业银行通过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加大对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投入 。”2000年8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

以金融之力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总书记念兹在兹。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时强调:“要聚焦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弱项,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 ,推动金融体系更好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需求 。”

“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 、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明确了五个重点领域 ,也锚定了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着力点。

高新技术企业获贷率达57.7% ,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4.81万亿元……着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银行业总资产全球第一 、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指引下 ,金融业自身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持续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 。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 ,两者共生共荣。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生动比喻,指明了经济和金融之间的紧密联系。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 ,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不断注入新动能 、增添新活力 。

金融惠民——

“农村金融服务是脱贫致富十分重要的基础条件,一定要加强”

流水潺潺、翠林如海。宁德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王明祖在自家经营的农家乐里招呼着游客。

“下党乡‘九山半水半分田’ ,以前贫穷落后在全宁德是出了名的 。”王明祖是下党村老支书,见证着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金融支持下,王明祖一家吃上了旅游饭 ,“当时靠着信用社4万元贷款 ,农家乐顺利开张了,这几年每次升级改造需要资金的时候,信用社都主动上门服务。 ”

摆脱贫困 ,凝结着习近平同志深深的牵挂 。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九到寿宁、三进下党,指导扶贫工作 ,开创了中国金融深度参与扶贫工作的先河 。

1989年7月,习近平同志一进下党乡调研时便指出:“农村金融服务是脱贫致富十分重要的基础条件,一定要加强”“农村信用社要贴近农村基层 ,才能发挥扶贫信贷方面的作用”。

金融部门立即行动,当年就将下党乡信用站升格为下党乡信用社,充实了人员和技术力量 ,为下党乡填补了金融服务空白。

如今,福建省农信联社共辖有67家法人行社,营业网点近1900个 、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近1.1万个 ,向乡村基层一线派驻金融助理6400余名 ,服务客户超3000万户,成为全省银行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覆盖最广、支农力度最强的金融机构 。

对乡村金融的重视,始终如一。一次全国两会上 ,谈到乡村金融,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询问:“钱有没有真正用到农民身上? ”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金融服务水平。”

金融发展为了谁,依靠谁 ,谁受益?这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本性问题 。

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作为“八个坚持 ”的重要一条。

厦门市爱心护理院3楼的康复空间里,100岁的林奶奶正在工作人员陪伴下进行康复训练。

“我们主要接收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目前370张床位有老人入住 ,入住老人平均年龄在85岁左右 。 ”厦门市爱心护理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秦维霞说,办养老院的资金来源最让人头痛,改造养老院设施 ,提升服务质量都要花不少钱。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金融论述和实践启示

厦门市爱心护理院 ,工作人员照料老人日常起居

“金融为民 、金融利民 、金融惠民、金融便民,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工作的具体实践。”兴业银行厦门湖里支行行长陈言说 ,2024年11月,银行向厦门市爱心护理院提供了10年期3700万元项目贷款 。截至今年3月末,兴业银行厦门分行已为100多家养老产业相关企业提供授信额度近90亿元。

“要坚持金融惠民导向 ,为社会事业发展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开发更多满足群众医疗、养老 、教育培训等方面需求的金融产品。 ”让金融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用金融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关切 。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 。福建特色农业发达 ,山海资源丰富,但在远离城市的山上海上,金融服务难以及时送达。

清晨8点 ,阳光洒在宁德三都澳的海面上 ,寒垅海上社区惠农服务旗舰店负责人、农业银行宁德蕉城支行营业部主任刘巧铃拎着资料,轻车熟路地跳上摇晃的渔排。

“老吴,你的贷款批下来了!这100万元用来改造20框渔排和采购8万粒鲍鱼苗正合适 。”刘巧铃站在渔排上说。

听到这话 ,正在整理渔网的养殖户吴永庆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旧渔排早就该换了,新渔排更抗风浪,鲍鱼苗成活率准能提高 ,这下我又能多赚不少了。 ”

群众在哪里,金融服务就跟到哪里 。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指导宁德市分行将农村信用创建从陆地向海上延伸,截至今年3月末 ,累计评出23个海上信用渔区,为“海上信用渔区”渔民提供信贷支持超36亿元。

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重要方面。在福建工作期间 ,习近平同志就注重发挥普惠金融在摆脱贫困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

“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要站稳人民立场,增强服务的多样性 、普惠性、可及性 ,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2013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 ”。10多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 ,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 、家家有账户” 。

改革创新——

“解决金融深层次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厦门思明区鹭江道,厦门国际银行总部与鼓浪屿隔海相望。这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第一家外资企业、中国第一座跨越海峡的公路大桥、曾经的厦门第一高楼 ,都获得过厦门国际银行的金融支持 。

“希望厦门国际银行越办越好 ”,习近平同志对厦门国际银行高度重视,关心并指导银行的筹建工作 。

“厦门国际银行的成立 ,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做出了重要探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朱孟楠说。

改革创新,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

1987年8月 ,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厦门市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时强调:“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金融体制改革是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金融改革,习近平同志始终态度鲜明 、行动坚决。

在厦门 ,习近平同志抓金融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金融七条 ” 。

在福州,习近平同志指出“解决金融深层次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

在上海 ,习近平同志曾考察上海期货交易所,要求“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加大金融改革创新突破力度”。

从地方到全国 ,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

健全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 ,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与合作;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以来 ,金融改革开放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早在2000年8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就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像尊重自然规律一样 ,尊重金融规律 。在金融问题上鲁莽从事 ,必然要吃苦头。”

果断治理宁德地区“标会 ”乱象,组织福建金融业“三项整顿”,成功推动华闽公司债务重组……福建工作期间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亲自谋划处置了一系列重点领域风险。

福建是全国第一批实现高风险金融机构“清零”的省份之一 。目前,这一“零 ”记录已连续保持5年 。

“维护金融安全 ,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维护金融安全专门提出6项任务。

“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 、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各方面要齐抓共管 ,形成强监管 、防风险的铜墙铁壁 ”……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让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

福州台江区江滨中大道,坐落着福建海峡银行总行大楼 ,推开一层大门,醒目的红色标语引人驻足: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 ,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 ,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今天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融入海峡银行的发展基因,全行上下‘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福建海峡银行董事长俞敏说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当前世界金融领域的竞争 ,不只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等“硬实力”,更有理念 、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软实力 ”。

2002年8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人民日报刊发署名文章指出:“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 ,又是信用经济,只有坚持事事处处讲诚信,大力倡导信用文化 ,塑造信用社会,才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从信用文化到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指明了提升金融软实力、建设金融强国的前进方向。

锚定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中国式现代化前景无限光明 。

(本报记者汪晓东 、吴秋余、付文、葛孟超)

(来源:人民日报)

本文来自作者[冰薇]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tddy.com/zsfx/202506-12063.html

(15)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冰薇
    冰薇 2025年06月24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冰薇”!

  • 冰薇
    冰薇 2025年06月24日

    希望本篇文章《“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金融论述和实践启示》能对你有所帮助!

  • 冰薇
    冰薇 2025年06月24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冰薇
    冰薇 2025年06月24日

    本文概览:原标题:“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金融论述和实践启示金融,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血脉。从2019年2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