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女童杀害邻家幼婴未被立案 律师:刑事追责年龄线已无下调空间

封面新闻记者 石伟近日,广西百色市的黎先生反映,两名不满12岁女孩杀害自己7月龄婴儿,引发关注。11月8日,黎先生告诉记者,两名施暴者都是留守儿童,其家庭无可执行财产。“我爱人...

封面新闻记者 石伟

近日,广西百色市的黎先生反映 ,两名不满12岁女孩杀害自己7月龄婴儿,引发关注。

11月8日,黎先生告诉记者 ,两名施暴者都是留守儿童,其家庭无可执行财产 。“我爱人重度抑郁,要天天吃药 ,我把她带到广东,边打工边看着她。还有个四岁多的儿子,留在老家给老娘带。 ”

判决书显示 ,施暴方都曾当庭辩解 。其中一人代理律师辩称 ,婴儿母亲将婴儿交给两个小孩,听见哭声未出门查看,其重大疏忽导致侵害结果发生 ,应承担90%责任;另一人的代理律师辩称,是受唆使施暴,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即便是赔偿责任也应低于10%。

对此,北京天达共和(武汉)律师事务所律师彭夫表示,现行法律对两名女童确实无法追究刑责 ,“全世界范围内的法律,都是依照人类心智发展情况制定刑事责任追责年龄线,12岁年龄线已经没有再下调的空间。在此背景下讨论追究刑责意义不大 ,更重要或者说能做的,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

俩女童相互激将杀害婴儿

辩护律师反指婴儿母亲担责90%

黎先生今年28岁,在广东打工时认识了同样来自广西的梁某。梁某比他小4岁 ,因幼年生病导致双耳听力几乎丧失 ,日常需佩戴助听器。

2021年,两人生了第一个儿子,之后梁某常年在黎先生老家生活 ,与老人一起带孩子 。2024年元旦,黎先生和梁某的第二个儿子出生 。

2024年7月21日下午,两个邻居家的女童小A(11岁)和小B(9岁)前来串门 ,与梁某打招呼后,将卧室里的7月龄婴儿抱出门外。17分钟后,俩小孩将婴儿交还给梁某后离开现场。

梁某发现孩子脸色发紫 、喘不上气 ,进行了人工呼吸和按压心脏复苏,并打电话给家人求救 。1小时后,婴儿被送往西林县人民医院抢救 ,后死亡。当时,黎先生尚在广东打工,家族中的亲戚查看监控 ,发现俩女童有施暴行为 ,随即报警。

两名女童杀害邻家幼婴未被立案 律师:刑事追责年龄线已无下调空间

司法鉴定报告(受访者供图)

司法鉴定显示,婴儿右心房破裂、出血;脑出血,伴漏出性出血;胸腺、肺 、肾上腺、肝、脾均有出血或淤血 ,其本人符合胸部受钝性外力作用造成心脏破裂导致心脏压塞死亡 。

判决书显示,小A 、小B两人曾在门外对婴儿进行过打巴掌、掐大腿、放在晒热的地面等行为,后将婴儿安抚抱哄后抱回屋内。几分钟后 ,两人再将婴儿抱出房屋,在监控盲区暴力升级,并相互出言激将 ,让对方施暴。

判决书称,两人在监控盲区对话:“开始咯”“怎么每次都是我做咯 ”“我也做过啊”“你踩啊,我都踩了那么多次……” 。施暴后两人将婴儿交还给梁某。

因两名女童不满12周岁 ,未达到追究刑事责任年龄,西林县公安局决定不予立案。

两名女童杀害邻家幼婴未被立案 律师:刑事追责年龄线已无下调空间

警方出具的不予立案通知书(受访者供图)

该案审理期间,小A一方认为 ,婴儿的母亲梁某将小孩委托给小A 、小B照顾 ,小B有殴打小孩的不良习惯,梁某听到小孩大哭却没有出门查看,她的重大疏忽大意导致侵害结果发生 ,应承担90%的责任,小A 、小B共同承担10%的责任 。

小B一方辩称,小B是受唆使实施的行为 ,不应承担侵权责任;婴儿的死亡与小B的行为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存疑,即便认定小B需要承担责任,婴儿的死亡原因主要在于小A的暴力踩踏及其家属的错误急救 ,小B的赔偿责任应低于10%。

俩留守儿童一人是单亲家庭

死者家属称“此前邻里关系很好 ”

判决书显示,小A的父母3年前离婚,她是由父亲抚养。事发后 ,小A、小B的父亲分别赔偿了婴儿家属5万元 。

针对两人的辩护意见,法院给予了驳斥 。法院认为,两人与受害人家庭是同村邻居 ,平时经常到婴儿家玩耍 ,在农村,邻里之间的小孩抱一下其他家的孩子,是村民之间友好往来、互相信任的善良风俗 ,是相互之间不设防,婴儿母亲并非委托她俩照顾婴儿,两人把婴儿抱出门外故意摔打 、踩踏致死 ,行为超乎常人认知,难以预料。且梁某双耳听力受限,即便听到哭声也难以想象是两人在施暴。因此 ,被告人对梁某重大疏忽大意导致侵害后果发生、应承担主要责任的辩解,法院不予采信;梁某事后采取的急救措施,是紧急状态下母亲的本能 ,没有证据证明其急救措施与婴儿死亡有因果关系 。

11月8日,黎先生告诉记者,他与俩小孩的父辈很熟悉 ,其中小B的父亲与他同姓 ,是一个家族的远房兄弟。他对两个小孩不熟悉,父辈们平时都在外打工,但是回老家的时候 ,邻里关系都很好。

“开庭的时候有一家出庭了,一家没出庭,法庭上主要是律师发表意见 。律师说我爱人应该承担90%的责任 ,我很气愤。”黎先生说,法院最终判决两个家庭分别承担40余万元赔偿,但对方家庭名下没可执行的财产 ,目前大半年时间过去了还没拿到赔偿。

黎先生介绍,他的爱人事后被诊断为重度抑郁,需要天天吃药 ,不敢让她继续留在老家 。“我把她带到广东了,她干不了活,我一个人在上班。4岁的大儿子留在老家 ,给老娘带 ,也成了留守儿童。”

律师:婴儿母亲不应担责

刑事追责年龄无再降空间

天达共和(武汉)律师事务所律师彭夫表示,在现行法律中,对该案中的两个小孩无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为她们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民事赔偿部分,则涉及法律执行问题,需要司法和民政救济力量介入 。

“关于婴儿母亲应该担责的辩解 ,法院的驳斥是正确的。这种友好的邻里关系中,没有人会想到一个邻家小孩会这样施暴,这个母亲也不该有这么高的注意义务 ,她是没有责任的。 ”彭夫说 。

记者注意到,判决书中小B一方辩解是“被小A唆使施暴 ”,也有网友怀疑她们“可能受到网络不良思想唆使” 。

对此 ,彭夫解释,“唆使”需要有特定对象,如果是某个具体网友进行了明确的、特定指向的言行引导 ,可以追究其唆使行为的责任 ,“这两个小孩相互唆使,或者唆使者是未成年网友,追责的意义都不大。如果她们是浏览过一些极端对立思想的内容 ,没有受到具体某个人的引导,只能算受到不良思想 、错误观点影响,算不上被唆使。 ”

“《刑法修正案》已经把故意杀人这种刑事责任年龄降到12周岁 ,就是对以往的一些未成年人极端案件的回应 。全世界范围的法律,都是根据人类心智发展为依据追究刑事责任,12岁的年龄线 ,短期内没有再下调的空间。”彭夫认为,在此背景下,对类似案件讨论刑事责任的意义不大 ,不具有操作可能性,应该注意或者有可能解决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护问题 ,以避免同类悲剧再次发生。

彭夫介绍 ,目前有极少的国外案例中,法院针对案件中未成年嫌疑人进行医学评估,评估其行为辨别能力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来判定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因为不能完全排除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个别的孩子早熟,他的辨别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远超同龄人 ,达到成年人标准。但这种筛选方法,涉及普遍的社会心理认知、社会文化以及技术水平 、评估能力。”

本文来自作者[哀静]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tddy.com/zsfx/202511-56799.html

(4)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哀静
    哀静 2025年11月09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哀静”!

  • 哀静
    哀静 2025年11月09日

    希望本篇文章《两名女童杀害邻家幼婴未被立案 律师:刑事追责年龄线已无下调空间》能对你有所帮助!

  • 哀静
    哀静 2025年11月09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哀静
    哀静 2025年11月09日

    本文概览:封面新闻记者 石伟近日,广西百色市的黎先生反映,两名不满12岁女孩杀害自己7月龄婴儿,引发关注。11月8日,黎先生告诉记者,两名施暴者都是留守儿童,其家庭无可执行财产。“我爱人...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