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利率仍在持续走低 。记者查询多家银行App发现,此前火爆的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 ,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几乎全部“下架 ”,三年期大额存单也普遍面临额度紧张问题,部分银行目前仅剩一年期大额存单 ,且设有限制条件,仅允许新资金存入以及特定客户购买,与普通定存利差几乎消失。
家住北京的李先生连续咨询了多家银行网点 ,试图为20万元储蓄锁定长期收益,但最终未能如愿找到一份5年期高利率大额存单。“今年陆续有存单到期,年前咨询时5年期 、3年期的产品还有不少 ,利率也比现在高出不少 。”如今,面对“1”开头的利率,李先生陷入了犹豫。
李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记者注意到,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各期限大额存单利率已普遍跌至“1字头 ” 。数据显示 ,两年期以下大额存单年利率普遍在0.9%至1.4%区间,即便是三年期产品,年利率也仅在1.55%至1.75%徘徊。
自5月底国有大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之后 ,微众银行、华瑞银行、新安银行等多家民营银行,以及不少地方性商业银行均已跟进下调存款利率。
“一般而言,存款利率下调沿着 ‘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银行’的路径来传导 ,因此小银行是跟随了大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存款利率下行并非偶然,而是市场利率调整的必然结果。“LPR下调导致银行贷款收益率下降,而存款定期化趋势又使得长期限存款成本居高不下 ,银行面临‘两头挤压’。”董希淼表示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至1.43% ,较2023年第四季度的1.52%下降9个基点。
在银行存款利率走低的同时,部分银行开始通过赠送礼品 、积分兑换等方式吸引储户。近期,有部分银行推出“存款送LABUBU玩偶 ”“9.9元兑换电影票”“抽奖戴森吹风机”等活动,以刺激短期存款增长 ,引发关注 。
不过,这种“花式揽储 ”模式并不合规。早在2018年,原银保监会就明确禁止银行通过返现、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记者日前获悉 ,已有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剑指银行“花式揽储”,明确要求银行不得通过赠送实物、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发放会员福利等方式吸收存款 。同时,要求银行相关产品立即暂停发售 ,宣传展示同步清理下架,存量业务2025年底前稳妥有序退出。
“银行热衷于花式揽储的背后是其面临较大负债压力,希望通过此类活动在短期内产生揽储成效 ,更好地稳定负债规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记者,然而,从长远来看 ,花样揽储会抬高银行负债成本,银行通过赠送现金 、实物、积分等形式补贴储户,会变相突破存款利率上限,扰乱存款市场竞争秩序 。其他银行为了争夺存款份额 ,会被迫跟进,加剧行业负债成本上升,侵蚀银行利润空间。
在息差收窄的背景下 ,专家建议,银行业应加速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型。
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看来,未来银行可打造全渠道零售模式 ,通过场景化金融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银行可围绕客户场景变化趋势,结合自身优势,构建特色化、差异化的场景金融生态。在低利率环境下 ,银行可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通过为客户提供全周期资产配置服务来创造稳定收入。我国居民资产配置多元化需求不断增长,银行可依托渠道优势和客户信任度 ,提供具有特色的财富管理服务。(记者 向家莹)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文来自作者[采波]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tddy.com/cskp/202506-1127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采波”!
希望本篇文章《“花式揽储”迎整顿 存款市场持续调整》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 银行存款利率仍在持续走低。记者查询多家银行App发现,此前火爆的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几乎全部“下架”,三年期大额存单也普遍面临额度紧张问题,部分银行目前...